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 > 资讯 > 快讯 > 正文

动态:连续5天发布高温预警 今明湖南最高气温可达38℃

时间:2025-08-20 10:09:20    来源:潇湘晨报    

8月19日,省气象台再次发布高温黄色预警,这是自8月15日起,湖南连续发布的第5期高温黄色预警。

预警显示,预计8月20日白天,湘北、湘中大部分地区有35℃以上高温。

省气象台预计,20日至21日,湘西、湘南有阵雨或雷阵雨,局地大雨。今明两天部分地区高温持续,最高气温可达38℃左右。具体来看:


(相关资料图)

20日白天至晚上,晴天间多云,其中湘西、湘南有小到中等阵雨或雷阵雨;南风2~3级;最高气温湘西、湘南30~34℃,其他地区35~38℃,最低气温22~27℃。

21日白天至晚上,湘西、湘南多云有阵雨或雷阵雨,其中湘西州、张家界西部、怀化北部、常德西北部局地中到大雨,其他地区晴天间多云;南风2~3级;最高气温湘西、湘南29~33℃,其他地区34~38℃,最低气温22~27℃。

气象专家提醒,需关注持续高温天气对能源保供、公众健康、暑期旅游、交通运行等的影响,做好科学蓄水保水工作。记者张沁

出伏后还要热多久

8月19日三伏天结束。今年三伏热力十足,为史上第二热,新疆多地高温全勤,四川、湖北、河南等地高温日数破纪录。为何今年三伏热得如此突出?出伏后还要热多久?

今年三伏全国多地高温日数破纪录

今年三伏从7月20日持续至8月18日,为期30天,虽为“短版三伏”,但热得十分突出。据中国天气网统计,今年三伏,全国平均气温达23.21℃,仅次于2024年的23.24℃,为史上第二热。

从省区市平均气温来看,今年三伏期间多地经历了同期少见的炎热,陕西、西藏为同期最热,四川、河南、山西为同期第二热,甘肃、山东、河北为同期第三热。

不仅炎热程度高,高温待机时间也长。新疆吐鲁番盆地及南部多地、内蒙古西部、四川盆地、湖北、湖南北部、江西中北部、浙江中部、福建西北部、安徽西北部、河南南部等地高温日数达15天以上,部分地区超20天,其中吐鲁番盆地高温全勤。

南北方多地高温日数破纪录,100多个国家级气象观测站高温日数为历史同期最多。其中四川甘洛24天、陕西勉县23天、湖北宜城23天、河南漯河22天、陕西兴平22天、河南舞阳21天、山东曲阜22天、山东泗水21天,均打破历史同期高温日数最多纪录,上述地区常年同期高温日数仅有个位数。大城市中,重庆、南昌、武汉和西安今年三伏期间高温日数也达到了20天以上。

为何今年三伏高温如此突出?中国天气网气象分析师唐晓静介绍,今年三伏期间,副热带高压位置偏北、偏强,北界达华北中部,西界在四川盆地,在副热带高压控制下,盛行下沉气流,空气增温强烈,往往持续晴热,因此导致今年三伏高温范围广泛、强度强盛、持续时间长。

黄淮至江南仍有大范围持续性高温

虽然今年三伏已结束,但暑热丝毫未减。接下来几天,副热带高压依然强势且掌控范围较大,黄淮及其以南地区大范围高温天气仍将持续。黄淮、江淮、江汉到江南多个大城市的高温将全勤,如杭州、南京、上海等地。除了白天暑热,夜间闷热也不下线,南京、上海等地最低气温直逼30℃,全天候暑热袭扰。

展望后期,副热带高压要到8月底才会明显南退,因此南方的高温短期内不会结束。从常年来看,立秋以后,北方高温余量已不多,而南方高温仍当季,高温高湿的桑拿天是常态。

中医支招从容应对“秋老虎”

8月19日出伏,今年的伏天正式结束,但许多地区高温并未退场,“秋老虎”仍在发力。什么是“秋老虎”?如何更好应对?记者采访了宁夏医科大学中医学院专家。

“‘秋老虎’是指立秋后,尤其处暑前后的一段回热天气,呈现出热未退、湿尚存、燥初起的复杂状态,是夏秋交接的关键过渡期。”宁夏医科大学中医学院教授郭斌说。

这种气候下,人体易出现发热、咽干咽痛、口干舌燥、鼻干甚至鼻出血等外感燥症,干咳少痰、声音嘶哑等呼吸道问题,食欲不振、腹胀、便秘或腹泻、口苦口黏等消化道不适,并伴有明显的“秋乏”。

应对“秋老虎”,中医强调“清补润燥”,饮食上以清除余热湿气、滋养阴津为核心。专家建议减少食用葱、姜、蒜、辣椒等辛温发散之物,适当食用山楂、柠檬、葡萄、醋等酸味食物,多食当季果蔬。

“清润生津可选梨、荸荠、莲藕、银耳、百合等,健脾利湿推荐冬瓜、丝瓜、薏米、山药、莲子、老鸭肉,滋阴润燥则可食用芝麻、蜂蜜、鸭蛋、豆浆等食物。”郭斌表示。

“秋老虎”来袭时昼夜温差大,专家建议,可采用“洋葱式”穿衣法,即内层透气吸汗,中层保暖,外层防风,便于随时增减。早晚尤其需注意保护后颈、肚脐、腰部和脚踝部位。

“防‘秋老虎’,中医之道在于清热祛湿兼顾润燥,起居饮食顺应天时温差,情志调节防止悲秋。”郭斌说,把握此关键过渡期,方能从容迎接天高气爽的金秋时节。

标签:

相关新闻

凡本网注明“XXX(非现代青年网)提供”的作品,均转载自其它媒体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。

特别关注

热文推荐

焦点资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