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,决定着美丽乡村能否顺利实现。同时,作为三大攻坚战之一的污染防治,也是农村治理的题中之义。《经济参考报》记者不久前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宁城县采访发现,由于缺少资金支持,缺乏垃圾清理机制,垃圾围困乡村的现象层出不穷,群众苦不堪言,乡村振兴之路亟须解决垃圾“挡道”难题。
4月6日,天义镇富家窝铺村村民倪淑娟家门前的垃圾点。 新华社记者 王靖 摄
垃圾围村苦不堪言 美丽乡村不再美丽
一场春雪消融之后,宁城县天义镇富家窝铺村弥漫着酸臭味,村民告知记者,这是畜禽粪便等各种垃圾散发出来的混合气味。记者发现,这个村庄有3100人,竟有六处以上较大规模的露天垃圾堆放点,有的堆积成山绵延数百米……
村民倪淑娟家门前,就是一个超过四百平方米的垃圾场,死猪、牛粪、塑料袋、餐厨剩余物等各式垃圾一直堆到了村中的主路上,触目惊心,气味刺鼻。她说,这里原来是个坑,七八年前开始,垃圾越堆越多,把道路都占了,也没有人清运;碰到上面来检查,村里就找来推土机往前推一推,一到热天,臭气熏天,苍蝇扑面,居住环境非常恶劣。她8岁的孙子袁宇奇对记者说,他在门口时间待久了,会头晕恶心,“但好想出去玩”。
记者驱车巡访了近20个村庄发现,几乎每个村庄都在遭受垃圾围困。街道边、沟渠里、田埂旁……不时可见大堆的垃圾;村里几乎看不到封闭式的垃圾桶,每个垃圾池都是露天的,池里池外都是垃圾;道路旁几百米长的垃圾带并不罕见,富家窝铺村一处三百多米长的垃圾带把双车道堆成了单车道;县城城郊的南山几乎成了“垃圾山”。这里的乡村“污颜秽色”毫无美丽可言,对此一些村民向记者大倒苦水。
在大明镇马站城子村,村民周国玉听说记者来了马上问:“你们管不管垃圾?你看我们村里到处是垃圾,不仅人受罪,牲口也受罪,羊吃了塑料袋,不长膘,甚至死亡。”正在浇地的大明镇一棵树村村民李艳君一听到有媒体来采访的消息,硬要带记者去村里看看,“我们村里的垃圾把路堵得都走不了,没人管!”她愤愤地说。
西辽河上游的老哈河是当地的母亲河,但也沦为一些村庄的垃圾场。在天义镇岗岗营子村村口,一个大型垃圾场赫然入目,浑黄的老哈河水挟着垃圾穿流而过。汽车驶近,呼的一声,惊起一群乌鸦。一位海姓村民骑着电三轮来倒垃圾。“谁会在意对河水的污染?”他说,十里八村包括县城的一些垃圾都往这里倒,特别是一有卫生大检查,外村的垃圾就被偷偷转移来了。
记者采访获知,从2014年内蒙古实施“十个全覆盖工程”开始,宁城县各乡村实行垃圾集中收集。但收集点数月甚至数年无人清理,越积越多,慢慢变成了垃圾场和污染源,而且绝大多数集中在村里、村口的主干道边上。
“不是不想清理,而是根本没钱清理。”《经济参考报》记者采访了多个村的村干部,他们一致反映,没钱雇人清理是垃圾围村的主要原因。富家窝铺村村支书王凤山无奈地说,村里没有集体经济,累计欠下30多万元外债,村民也不愿掏钱,只有碰到上面要来检查或者垃圾严重影响生活了,才找人清理一下。去年村里清理垃圾就花了4.5万元,现在还欠村民3万多元清运费。村委会的信用打了折扣,现在不好找人清理了。一棵树村村支书马文廷说,垃圾清理费是目前村里最大的开支,去年上半年清理了一次,花了1.3万元,“垃圾成了村里最头疼的事情。”
4月7日,天义镇岗岗营子村,西辽河上游的老哈河从垃圾场中间流过。 新华社记者 王靖 摄
地膜“上天入地” 田间污染不可小觑
在宁城乡村,《经济参考报》记者看到,不少坡地在阳光下闪着耀眼的白光,远看似白雪,近看是地膜。广阔的初春田野,基本被地膜所覆盖。一些村干部反映,宁城县近几年来一直大力推广覆膜种植技术,促进了农业生产,但也留下了污染。残留地膜随风乱飞,污染环境,而且难以处理:埋到地里难降解,致使土壤肥力下降;点燃焚烧直接污染空气,甚至可能引发林地火灾。
在旱地较多的大明镇哈尔脑村,地膜污染尤为严重。大量的残破地膜缠挂在村口的树枝、灌木上,随风狂舞,发出呼呼声响,有的随风升空,有的贴地飘行,更多地被成堆码在田间地头。经营农资的哈尔脑村五谷粮油化肥门市老板姜玉山说,地膜保墒抗旱的作用很明显,因而深受农民青睐,但近几年地膜越用越广,连许多水浇地也用上了,污染问题随之越来越重。
在大明镇哈达村村口,记者看到一辆旋耕机正在春耕作业,旋转刀所过之处,地膜被切成小块连同秸秆茬搅拌进了土壤。“年年覆膜,不旋进地里没法种地。”村民彭景惠说,他家15亩地已使用了8年地膜,土壤里的碎地膜越积越多,有的地耕完后,白花花的一层尽是地膜碎片,严重影响农业种植,种子不发芽的情况越来越多。另一户农民则把地膜和秸秆茬归拢起来焚烧,四周浓烟弥漫,几公里外都能看见。
《经济参考报》记者采访发现,由于种地效益低、清膜成本高等问题,多数农民对地膜的危害关注不够,处置不当。大明镇一棵树村村民王德说,现在种一亩玉米旋地要花费50元、地膜花费20元、化肥200元、种子50元,总成本300元以上,而正常年景亩产四五百公斤,粮价每公斤1.6元,刨去成本,本来收入就不高,如果要清理地膜,既增加人工成本又增加机械成本,大多数老百姓不愿意。
加强人居环境整治 建立长效处理机制
宁城县的“垃圾围村”现象是我国不少农村的一个缩影。一些干部、群众和学者建议,各级政府应协同建立乡村垃圾收集处理长效机制,通过人居环境整治,切实扫清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障碍。
增加财政对农村的倾斜,扶持壮大农村集体经济。内蒙古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韩成福建议,适度加大对村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,在保障乡村公共设施的建设和正常运转的同时,利用资金彻底清理存量垃圾,并雇佣保洁员定期清理增量垃圾。同时,农村因缺乏两三万元的垃圾处理费而被垃圾围困,再次表明村集体经济薄弱甚至“空壳”,自主发展能力低。“各级政府有必要辅助农村尽快迈出发展集体经济艰难的第一步,提升农村发展内生动力。”韩成福说。
建立完善农村保洁工作体系,适当向农民收取垃圾清理费。天义镇岗岗营子村村支书海振华等人建议,农村应逐步淘汰露天垃圾池等非封闭性设施,逐渐向配备垃圾桶转变。同时,每个村应配备垃圾分类收集、清运设施,将垃圾转运至指定的正规垃圾点进行无害化处理。乡镇则需建设垃圾中转站,可依托城镇垃圾厂处理垃圾。此外,一些村干部还建议政府出台文件,允许村委会向村民收取适当的垃圾清理费,这样不仅能减轻村里财务压力,也可以凝聚起村民维护环境卫生的共识。
生产推广可降解或可回收地膜,加大农机具创新推广。内蒙古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副教授尹雪峰介绍,国家从2017年开始推广可降解地膜,但内蒙古目前还在大范围使用不可降解地膜,这需要加大技术推广以及技术攻关力度,降低农民购买可降解地膜的投入。另外,一些村干部建议,也可转换思路,生产推广可回收地膜,像目前回收塑料滴灌管那样进行再利用,同时,配套生产和推广高效率、低价格的地膜回收机械。
发挥农村党员先锋模范作用,提高农民文明素养。大明镇哈尔脑村村主任刘桂廷等人建议,应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,把环境整治等攻坚克难的农村工作与基层党建工作结合起来;定期组织干部群众开展乡村环境整治活动;村委会要强化主体责任,加大村环境卫生日常监督管理,通过批评教育等方式逐步提高农民讲卫生、爱护环境的意识;以学生课堂、农民讲堂入手,配套奖惩措施,加大宣传力度,推进农民文明素养提升工程。
凡本网注明“XXX(非现代青年网)提供”的作品,均转载自其它媒体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。
数量多达几百件甚至几千件,抢注闲置、待价而沽恶意抢注囤积商标成一些企业生财之道国家有关部门表示,将从严审查、坚决遏制和打击商标非正
2018-12-24 08:37
中新网12月21日电 12月20日,中关村在线2018年度科技大会暨产品颁奖盛典在北京举行。作为行业领先的科技互联网媒体,这是中关村在线第十一
2018-12-21 10:19
据新华社报道,安徽省公安厅近日发布的《安徽省公安机关深化放管服改革39项措施》第11条规定,国内居民忘记携带有效身份证件的,可以在具备
2018-12-21 09:02
中新网北京12月20日电 (记者 陈康亮)中国经济数字化变革方兴未艾,蓬勃发展。作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金融机构面对变革将何去何从?在此间
2018-12-21 08:46
中新网深圳12月20日电 (陈文 任冠元 蒋磊)深圳福田警方12月20日通报称,深圳福田警方日前打掉财富中国非法集资平台,6名犯罪嫌疑人因涉
2018-12-21 08:46
主题为新经济·新电商·新零售的2018世界电子商务大会12月20日在北京举行。图为与会嘉宾出席开幕仪式。 主办方供图 摄中新网北京12月20日
2018-12-21 08:43
中新社北京12月20日电 (记者 赵建华)新修改的中国个人所得税法将于2019年1月1日正式实施。中国国家税务总局对居民、非居民个人预扣预缴方
2018-12-21 08:39
中新网12月20日电 据工信部网站消息,为保障我国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(5G)健康发展,协调解决5G基站与卫星地球站等其他无线电台(站)的干扰问
2018-12-21 08:39
中卫西气东输互联互通工程正式进气投产,工作人员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。 杨迪 摄中新网银川12月20日(于翔 杨迪)12月20日,西气东输的窗
2018-12-21 08:36
新华社北京12月20日电(记者高亢)记者20日从中国二维码注册认证中心获悉,近期成立的国内首家全球代码发行机构——统一二维码标识注册管理中
2018-12-21 08:35